據了解,2017年,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7.5%,比五年前提高三個百分點。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我國已經走到了要依靠科技實現質量興農、效益興農、綠色興農的歷史階段。
農業的發展要靠農機裝備來支撐,在近年來我國廣泛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當下,農機化已然成了農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隨著當今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科學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業自然也包含其中,并成為依靠科學技術迅速崛起的產業。
科學技術對農機化的重要性
助農增收:今年年初,華明復墾農業園部分農戶開始試用科技產品機能水種植作物。它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實現農藥殘留檢測為零,畝均產量增加近兩成。“而除了農藥使用,農作物冬季病害還主要源于氣溫低、空氣濕度大等原因,這款農機吹出的干熱風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不僅高效,對于農戶而言它也更“經濟”。
轉型升級:根據2017年農機市場整體的運行情況來看,農機市場已經進入了深度調整的階段,面臨著轉型升級,而要實現轉型升級的重任,依靠科學技術無疑是最佳的路徑,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農機裝備的轉型升級已成為行業共同的行動。作為農機制造大省,山東省強調,要努力打造質量效益好、創新能力強、品牌價值高、安全環保節能的山東現代工業,培育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要在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工、智慧農機、精準醫學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助推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朔州市農機中心高度重視駐村幫扶工作。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前瞻性地整合農機社會化服務項目,緊緊抓住“貧困戶+農機合作社”這條工作主線,進行資產性收益扶貧。年初,他們從省級下達的100萬元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中,拿出70萬元安排到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右玉縣30萬元,兩個省級貧困縣區平魯區25萬元、山陰縣15萬元,用于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在朔州市農機中心的全力推進下,朔州市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工作,在推進力度、創新高度和落實程度上,均走在了全省前列,他們所開展的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成了農機產業化扶貧新“亮點”。
我國人多地少,如何用有限的耕地養活十幾億的人口,一直是我們的目標與責任,而農業便是擔當這份重任的最重要的基石,農業機械的與時俱進與創新對農業來說至關重要,它能夠幫助農民增收、脫貧,是實現農機產業轉型升級最重要的途徑,我們應加強農機創新人才的扶持,多為農機行業創造新鮮新型的農業人才,為我國的農機化事業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