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逐浪高,昂揚奮進新時代。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發展是解決河北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省長許勤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扭住發展第一要務”“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報告提出,要把握“穩、進、好、準、度”,打基礎利長遠,優結構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扎實推進經濟社會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怎樣增強發展動能?今年的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進行了熱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高質量是新時代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河北才能不斷“去”出發展新空間,“調”出發展新優勢,“轉”出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24萬噸高強鋼建功港珠澳大橋、重軌鋪到“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下線全球首卷最高強度級別薄板坯流程熱成型汽車鋼……過去的一年,河鋼集團及其各子分公司積極轉型升級,推動鋼鐵產業鏈條向先進制造業縱向延伸、橫向拓展。
“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走產品高端化、客戶高端化、服務專業化、發展綠色化道路。”1月15日,省人大代表、河鋼邯鋼用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龍柱談起自己的切身體會,“企業要改變過去片面追求總量和速度的觀念,更多關注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鋼鐵總量少了,但產品精了,產值高了。這是鋼鐵企業發生的變化,也是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縮影。
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壓減退出煉鋼產能1230萬噸、煤炭1401萬噸、水泥313萬噸、平板玻璃810萬重量箱、焦炭517萬噸、火電55萬千瓦,鋼鐵“僵尸企業”全部出清;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15%左右,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新舊動能轉換呈現新氣象。
“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由總量問題變成了結構問題。”省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錢金平說,作為傳統產業大省,河北只有奮發有為“主動調”,才能順利爬坡過坎,實現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轉型升級,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效。”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黨曉龍表示,新的一年,我省將深入落實《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創新百強培育等六大工程,加快推進京津冀大數據、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北戴河生命健康等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制造業作為支撐,要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省人大代表、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說,我省將以工業設計助推河北制造向河北創造躍升,加快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區建設。同時,加快發展高端研發、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業態,激發新需求。
激發第一動力,努力跑出河北創新“加速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科技領軍企業、民營高技術企業牽頭重大科技項目”……省人大代表、東旭集團總裁李青告訴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話她反復讀了好幾遍。在她看來,政府支持企業進行創新研發,對于全省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今年年初,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主持研發的“光電顯示用高均勻超凈面玻璃基板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實現了我省主持通用項目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零的突破。
“成果取得的背后,是東旭無數次向關鍵技術領域的沖鋒。”李青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全面加強創新河北建設,為企業創新研發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將讓更多科技“千里馬”跑出河北創新“加速度”。
除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等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我省去年在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方面也取得豐碩成果: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00家,兩年新增近3000家,是此前歷史總和的1.5倍。
省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馬宇駿表示,今年我省繼續實施科技倍增計劃,力爭全省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以企業結構優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水平,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實施人才強冀工程,打造優質創新創業環境。
當前,河北處于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代表委員們認為,河北應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籌辦重大機遇,增強國內外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有效率配置創新資源。
227家,這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入駐創新企業的數量。這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視、華凱光子等知名企業,一半以上的企業來自北京。據統計,入駐企業研發投入累計已超過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600多個。2018年底,入駐企業年營業額突破17億元。
“保定將強化協同創新和區域創新,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表示,該市將全面加強與京津、雄安新區、深圳的對接合作,全力構建“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領、保定支撐”“深圳北上、保定落地”的發展格局。
蹄疾步穩推進改革,強化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支撐
改革關乎國運,改革創造先機。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著眼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涉險灘、打硬仗,堅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去年明顯加快:2014年開始試行“三證合一”,2017年實現“三十八證合一”,2018年4月1日實行“四十三證合一”,2018年6月30日實行“五十證合一”……
“發展無止境,改革不停歇。今年我省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黨曉龍代表表示,我省將再精簡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穩步推進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進一步擴大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探索建立負面清單信息公開和清單事項動態調整機制。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減稅降費的力度更大、方向更準。省人大代表、省財政廳廳長高云霄表示,我省將全面落實國家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鞏固省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清零成果,實質性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切實為民營企業解憂紓困。”代表委員們認為,要下大力氣破除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隱性障礙,取消各類阻礙民間投資的不合理附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爭做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
滄州市去年8月設立企業家直通車辦公室,建立起企業家與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溝通渠道,受到企業家們的好評。省人大代表、滄州市委書記楊慧告訴記者,滄州今年將堅決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深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實施民營企業“百千萬”提升工程,發揮企業家直通車辦公室等服務對接平臺作用,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各地營商環境好不好,我省將有統一的“標尺”來丈量。黨曉龍代表表示,我省將按照國際可比、對標世行、中國特色原則,圍繞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信貸、納稅等方面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對各設區市營商環境進行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