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冶科技”)的生產車間里一片忙碌景象。產線上,一批高性能3V級絲錐鋼正陸續下線。這批產品早已被國外高端客戶預訂,馬上就要漂洋過海運往歐洲。
高性能3V級絲錐鋼是河冶科技生產的高速工具鋼中的明星產品,之所以能夠走俏市場,秘密就在于創新。
據河冶科技技術研發部部長尤曉東介紹,高速工具鋼是有“工業牙齒”之稱的金屬切削刀具的原材料,是“特鋼中的特鋼”,對鋼材強度、韌度等各項性能都有極高的要求。
“作為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緊固件市場規模超千億元,其中絲錐產品應用廣泛,而絲錐的質量與原料鋼材的性能密切相關。”尤曉東告訴記者,絲錐是一種加工內螺紋的工具,類似于鉆頭,使用時需要快速旋轉。由于技術原因,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高速鋼難以達到相應的硬度和韌性要求,生產出的絲錐在磨削時極易發生磨削燒傷,使用時尖端易發生掉塊、開裂現象,影響產品使用壽命。因此,我國高端絲錐鋼產品長期以來進口。
為解決國產高速鋼在數控行業的“卡脖子”難題,河冶科技技術團隊針對高端絲錐的合金化設計、組織控制、熱加工工藝研究、熱處理工藝改善等進行了一系列自主創新,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開發出高性能3V級絲錐鋼,并建成了絲錐鋼中試生產基地,填補了我國在高端絲錐鋼領域的空白。
隨著第一批產品交付客戶,河冶科技絲錐團隊產品經理也一起進駐客戶的生產現場——從入廠檢驗到毛坯下料,從前序加工到頂尖成型,從產品熱處理到成品測試,進行全流程跟蹤。經過多輪驗證,最終完成了絲錐鋼產品的批量試制與應用測試。就這樣,經過2年多的研發與改良,絲錐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客戶要求,也為河冶科技贏得了國內多家絲錐廠商的長期供貨合同。
領跑全國的成績并沒有讓技術團隊放慢創新的腳步,他們知道,在國內市場實現進口替代只是一個開始,目標瞄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他們要站在全球技術的前端。
在已有的研發經驗基礎上,河冶科技技術團隊繼續開展攻關,結合熱力學動力學模擬計算和孕育處理,有效控制了先共晶碳化物的尺寸,使3V級絲錐鋼磨削性能達到國外進口同類產品水平,而合理的成本控制讓產品價格只有同類產品的80%。產品一經面世,迅速獲得了世界知名絲錐廠商的認可,訂單像雪片一樣從世界各地飛來。
數據顯示,2022年,河冶科技銷售高速工具鋼1600噸,相比上年增長60%。
“從數控領域技術‘卡脖子’到產品全面替代進口,再到踏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近10年來,我們始終面向中高端市場,攻堅克難,堅持以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尤曉東說,5年間,企業沖頭類產品的銷量增長3倍,現已成為企業市場開發的重要產品。后續,企業將聚焦國際高端客戶的產品需求,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品升級。
“作為國內第一家實現高速鋼材料全部替代進口材料的企業,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我們始終堅持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加快產品創新步伐,不斷實現傳統高速鋼新技術、新工藝突破,推動高速鋼產品向高端化邁進。”尤曉東說,近年來,河冶科技先后被認定為河北省科技領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在有關單位的支持下,建立了河北省高品質工模具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承建河北省高速工具鋼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科研、人才培養平臺。
此外,河冶科技還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上海大學、重慶大學等機構合作,以純凈化、短流程、快速冷卻、低成本、高質量、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方向,展開合作攻關,實現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
“多年來,我們堅持中高端戰略,堅持自主創新是我們最大的‘秘籍’,而良好的政策環境也為我們托穩了發展的根基。”河冶科技總經理米永旺告訴記者,2022年,企業獲得各項支持893.78萬元,助力企業輕裝前行。全年投入研發經費3760萬元,開展了粉末冶金、噴射制鋼、高精度絲錐用鋼、鋸齒用材、高品質模具鋼、數字化研發等多項技術創新。
科技賦能企業發展,目前,河冶科技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性能高速鋼占比超30%,傳統高速鋼全部實現進口替代,占據全球高速工具鋼市場份額近20%、國內高速工具鋼市場份額30%。噴射制鋼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粉末冶金高速鋼生產線也已完成了調試,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實現突破,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