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訪談]科技部:創業群體正從精英轉向大眾 “新四軍”成主力 |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7/10 10:41:38 瀏覽:2144次 |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袁晗)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了96條創新創業支持政策措施。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徐建平,科技部高新技術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曹國英9日接受中國政府網與《新華訪談》聯合專訪,解讀《意見》,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曹國英認為,以前的創業者都是精英階層,有一定的資源,包括可能有了資本、有了技術等等,是一個精英階層從事創業,而現在已經從精英走向了大眾。 記者:應該說創業創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那么在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又有哪些? 科技部高新技術及產業化司副司長 曹國英:正如主持人所說,創業創新歷史上一直就有,但現在有了一些新的特點,有了新的趨勢。而文件恰恰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臺的。我記得有位哲學家提出:任何創新想法都是從個人開始的,個人的思想才是偉大實踐的開始。而恰恰是偉大的實踐很難,而且開始更難,萬事開頭難嘛。所以創業本身就是有了一些想法之后,如何把他的想法在一個空間下和一個范圍內不斷地嘗試、不斷地試錯,不斷打磨,把他的想法打磨成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一個公司也好、實體也好,這本身則是創業的本質。在這個創業本質下,目前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創業主體從小眾到了大眾。以前的創業者都是精英階層,有一定的資源,包括可能有了資本、有了技術等等,是一個精英階層從事創業,而現在已經從精英走向了大眾。現在的特點我們也經常和徐司長在討論,現在是創新創業的“新四軍”,哪新四軍?一個是年輕的大學生就開始了創業;另外一個是出國留學回來的創業人員,這也是一支新的、實力很強的創業隊伍;另外就是大企業的高管和連續創業者,很多大企業的高管做了一段時間之后自己也開始了創業,而連續創業者可能創一個公司之后要繼續創公司,而恰恰這部分人又是后面要談的天使投資人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他有經驗、有事業、有渠道等等;還有一支就是科技人創業,很多在大學、研究所里面從事科技的科研人員掌握了一些技術規律之后也出來開始創業。所以這四路軍匯合在一起和以前的草根創業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二是創業的服務從政府為主已經開始由市場發力。尤其是這幾年市場體系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市場化專業化新興的服務機構,提供了像交流推介、知識產權、投資路演等等很多新的服務模式。而這種服務模式又伴隨著一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很多專家都在談,現代經濟是始于創新,但興于金融。因此,創新和金融也是連在一起的,金融如何切入進創新當中,如何進行創新,這也是這幾年發展當中非常突出的特色。而且金融介入創新,以前都是有一個創新的產品,發育到一定階段后金融資本介入。而現在越來越前移,前移到你有了一個想法,認為這個想法非常好,因為很多天使投資都是投過資的,他有這方面的經驗,你有了這方面的想法,他就知道你這個想法會怎么樣,因此他們從你的想法就開始介入,開始投資了。因此,市場的服務體系越來越完整,而且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 三是創業活動從內部組織到現在的開放協同。尤其現在互聯網、開源技術平臺降低了創業的邊際成本,而恰恰由于降低了邊際成本使得大眾創新創業成為了可能。我們為什么要出臺這么一個政策?它開始創新的時候生存力并不是很高,因為風險還是蠻大的,但如果他跨過了某一個拐點就有了自身的動力。我們有時就舉例子,就像一個BABY,一個BABY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環境適應能力的,包括語言、行為、思維以及自身的免疫都沒有這些能力,都是要不斷地在一個相對外界更好的環境下來培養出他的這種能力來,而這個文件的出臺恰恰就是要營造這么一個環境。尤其現在創新的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動,跨境的創業孵化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做孵化器的時候也發現很多孵化器是網絡化的,可能在北京一個、昆明一個,也可能在硅谷有一個,把各種創新資源整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創業創新。 四是創業理念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以前都是有了這個技術,我想這個技術可能會有什么用,我嘗試著滿足一些社會的需要來做。而現在的一些技術手段、技術環境發展到已經可以達到有什么樣的需求再回頭考慮用什么樣的技術來把這個需求解決了。當然,技術解決需求是一方面,還有集成的創新也好、模式的創新也好,這些創新都構成了一些新的創新活動。這種需求導向的特色也越來越明顯。 因此,在這四個新趨勢,給創業創新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包括國辦9號文、國發32號文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臺的。 |
上一篇:姚洋:讓轉型升級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下一篇:[新華訪談]發改委:政府應為創新創業清障搭臺做好服務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