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技術水平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產業向中高端發展已是必然選擇。“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政府和市場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兩只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戰,是勇攀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沖頂,政府的作用需要準確定位適時調整,更好地服務于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化水平。
避免角色錯位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產業的培育和轉型、高端化,離不開政府的作用。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五”時期開始,政府就開始通過“五年計劃”對產業的發展給予引導、協調和支持,“十三五”同樣如此。
政府和市場之間怎樣分工?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和方式是經濟發展史中討論最多的話題。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一方面政府對產業發展及高端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改革全面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市場主體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政府在產業發展、規劃、指引過程中出現的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開始顯現。
越位問題最為突出。一些政府部門存在管得過多、管得過細,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比如,相關政府機構替代企業決策,干預企業經營戰略。有的地方政府建設廠房吸引投資,甚至承擔了個別企業的高額擔保,缺乏風險意識。
與越位相對的還有缺位。市場經濟實際上是誠信經濟、信用經濟、法制經濟和契約經濟,市場失靈問題需要政府充分發揮監管、引導和服務職能。但由于某些政府部門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不足,對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把握不準確,導致監管職能發揮不到位,造成如企業誠信、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
越位與缺位的共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錯位。在產業的培育過程中,部分省市官員將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上,甚至連計劃生育、稅務、工商、物價等部門考核都引入了招商引資指標,反而忽視了社會治理、誠信體系、人才培育和制度建設,形成錯位。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全局觀念和國際視野。不少地方政府對國內、國際產業全局缺乏宏觀把握。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缺乏戰略眼光,存在“短視”行為。對國際規則的把握和認識有限,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處理對外開放與自主創新的關系,對核心技術的培育和自主創新重視不夠。
企業的“可為”與政府的“不可為”
政府是有形的手,市場是無形的手,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如何搭配,哪些地方該伸手或不該伸手,對產業邁向高端化至關重要。
同時,高端產業的“戰略性”特征,我國的“趕超戰略”、相對薄弱的新興產業基礎和創新投入的高風險性,都決定了我國必須借助政府的強制力量來保護和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增強和提高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十八大把推動政府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新形勢下,企業作用越來越大,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政府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角色應予調整,以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具體落實應以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帶動政府職能轉變。在當下以速度制勝的時代,這一準則對釋放企業潛力、消除行政壁壘非常重要。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有利于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有利于政府向市場放權,倒逼行政權力結構調整優化,建設法治政府,實現政府與市場關系法定化。
對于各類市場主體企業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過去投資導向目錄有禁止、限制、鼓勵三類,政府不說可以做,企業就不敢做。利用負面清單,政府應當劃出來,哪些不能做,剩下的都是能做和可做的。對于政府而言,則應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
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高技術主導產業,認清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的發展規律和趨勢。站高一步,看遠一點,就能發揮更大的戰略作用,從而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搶抓高端產業。我國雖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但還應根據未來發展趨勢適時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提高產業政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操作性。
當然,產業政策的制定要重視國情,重視各省市的具體情況,不能超越發展階段,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避免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解決產業發展中“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
政府還應擔負起指導高新技術開發的責任,強調加強基礎研究與國家目標之間的結合,并在國家選定的主導產業發展領域中加大研究和開發的投資,以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促進科研和產業的結合,依靠面向市場持續不斷地科研開發來提高產業的競爭力,才是國家產業高端化的有力舉措。
政府還應當協調整合產業高端化過程中的產、學、研、用各模塊,承擔科技開發的風險,保證研究開發能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撐。應該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機制,確保高技術主導產業發展。政府應為高技術主導產業提供市場支持與保護,實施以市場“育”技術戰略,扶植中高端技術產業。比如實行政府采購政策,實行買(賣)方信貸政策等。
引導中介組織、協會在產業高端化過程中發揮作用,政府充當“若隱若現的手”,使其承擔起“政府不該做”和“單個企業做不到”的服務功能。
中國產業高端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在產業高端化過程中,政府應當重視發揮企業作用,注重企業家才能培養,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在全面推進產業中高端化的過程中,只要做好頂層設計,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才能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更好、更有效地發揮政府作用。
(作者:龔曉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