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名風光”引熱議 委員支招新能源發展 |
時間:2012/3/16 13:54:08 瀏覽:3199次 |
前兩年,風電“瘋了”,光伏“熱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擴張一再引起高層的注意。 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戰略性新興產業被重點提及,但個別產業的發展也被點了名。報告指出,“要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但記者在對政協會議相關討論和提案的采訪中了解到,在部分委員看來,“制止”這個詞可能用的有點重了。 提法有爭議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副省長郝遠表示,對于“太陽能、風電等產業”,應該在限制規模的基礎上,提高發展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氣象局學術委員會主任徐一鳴認為,對于政府工作報告第18頁中提到的太陽能、風能問題,提法不甚準確,易造成誤解,而且和第19頁第七行里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相互矛盾。風能和太陽能對中國能源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當前我國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面臨很大的壓力。風能和太陽能不是不發展,而是要統籌開發,加強開發。要努力逐步解決并網難、運行難、儲能難的問題,以利更好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黃伯云表示,報告中提出的“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提法不甚準確,建議去掉,不利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潘復生也認為,“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盲目擴張”提法不準確,應該改為“合理引導新能源的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看來,“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的提法有待進一步商榷,我國新能源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市場需求巨大,新能源產品的實際產量并沒有過剩,只是近期受國際形勢影響,出口受阻,此時國家更應制定出臺積極的新能源產業扶持和激勵政策,加速啟動國內市場,持續擴大內需,優化能源結構,引導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對能源體制、能源的研究不夠,政策的制定沒有很好地結合實際。就電力結構來講,太陽能的發展不太謹慎,可能有經濟因素的考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周大兵表示。 發展無異議 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如太陽能、風電等,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認為,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但要科學地發展,要做好頂層設計,防止盲目發展。 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則表示,報告中關于“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本意是指相關制造業,而不是指風能、太陽能發電這個行業。 “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其實很不夠,太陽能、風能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去年風能發電量722億千瓦時,等于節省3000萬噸煤炭。應該引導太陽能、風能的科學發展,而不是限制。能源安全問題非常重要。我個人認為,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很多方面石油都有不可替代性,希望能認真研究石油替代戰略。”張國寶說。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主要是針對光伏玻璃、風電等設備制造業來說的,并不是說國內太陽能和風電的應用會減速,相反,非化石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將會加速。但這種提法容易讓人認為這兩個產業發展過快。實際上,這兩個產業還是應該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繼續大力發展的。 對于報告中提出要“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認為,當前我國太陽能發電以大規模的地面電站為主,并不符合太陽能發展的規律。太陽能發電應以分散發電為主,集中發電為輔。另外,在太陽能發電領域,我國的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發電確實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但太陽能作為新能源發電的主要方式,國家還是應該大力支持和合理規劃的。 |
上一篇:陳光祖:“得零部件者得天下” 下一篇:王瑞祥:增速放緩 機械工業轉型迫在眉睫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